与四维图新CEO程鹏谈“竞争”

发布日期:2024-12-27· 中国汽车报网 朱志宇 编辑:王琨
朱志宇 编辑:王琨

12月27日,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维图新)的间接参股公司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佑驾创新)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办挂牌上市。此次发行上市不仅是佑驾创新的发展里程碑,也是四维图新在智能驾驶领域战略投资布局的成果。

“我们的选择标准,是三观一致、能力互补,目标是否真的热爱扎根这个赛道,能力是否真的能补上我们的短板。”数日前,在四维图新举办的媒体交流会上,当谈及投资话题时,四维图新CEO程鹏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确实把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花了差不多一年扫了一遍,大体知道每家的状态。我们在地图、芯片、数据领域都有很多积累,但也许目前在AI大模型领域不够强。为了成为‘弄潮儿’,需要通过快速整合,力争成为领先者。”

交流期间,会上,大家谈论话题的核心关键词是竞争。的确,这正是当下时代变局中的关键词。

“2026年是变局的关键时间点。是因为到那个时间点,你会发现头部的车厂都出来了,也更聚焦了。智驾公司也是如此。”程鹏说,“对于我们来说,一定要随时会根据市场监测做判断,将优质的企业定位为我们的关键客户。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选错一个客户的机会成本很高。所以要尽可能把资源投到好的客户。”

为什么是2026年?程鹏很直接地说,因为即便已经上市了,融到的钱可能也就只能撑一年。“整合是必然的。自动驾驶领域最终留下的,应该只有几家客户量足够多、数据量足够大、能跑出好的模型与算法,具备芯片、工程化、功能安全、交付等等综合能力的企业。”在程鹏看来,华为这样的公司“一定能笑到最后”,而四维图新,正在发力成为另外的其中之一。

“车企同样如此。最终活下来的,一定是面对挑战与困难时,组织自身的进化力与修复力比较强的公司。”他说。

谈及“是否要全栈自研”,程鹏表示,几年前他就曾经提出,建议车企不要全栈自研,而要“全栈可控”。道理源自最简单的生存实际——对大多数车企来说,其量不足以支撑过高的自研投入。比如芯片,一颗芯片的研发成本,最终可能需要销售超千万台车才能收回,研发费分摊不足。所以他认为,车企自研,大概率结局是亏钱、难以有利润。

程鹏说,早期资本市场融资相对容易的时候,一些车企选择自研,一是可以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二是出于供应商不一定同意为初创车企做定制的实际;三是全栈自研反应比较快,可以快速地抢市场、参与竞争。但当进入成熟期后,再搞全栈自研,很难实现盈利。所以也可以看到有一些车企已经在转换策略,在打高端品牌时搞差异化的自研,在跑量项目上与供应商合作。

那么,对于四维图新自己呢?

“我们也要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程鹏笃定地说,四维图新在2022年时就提出,要以“极致性价比”取胜。他以华为举例,华为做的是“极致用户体验”,而作为同样具备全能力的公司,四维图新在智能驾驶领域,则要强调“极致性价比”。具体而言,四维图新要抢占的,更多是5万元~30万元的汽车市场。给出的智驾方案,可能不用激光雷达,但通过中等算力结合地图、定位、数据,也能把体验做得接近高端智驾,让10万元以下的车型也能实现L2+的标配,甚至在不远的两三年后都能实现NOA功能。“大家是不同的赛道。事实上我们跟华为合作也挺好的,因为鸿蒙生态之下也在用我们的地图,包括定位服务。我们既是同行竞争,也有互补。”

“行业进入了收敛期”。程鹏说,事实上,从2024年开始,就已经是该淘汰的淘汰,该冲量的冲量了。好与不好的公司已经开始两级分化,甚至有企业已经倒下。

虽然句句不离危机感,但程鹏还是对市场内卷表达出足够的“自信”。他说,四维图新已经成立了22年。可以说,过去的每一年,都似乎是越来越难,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这是很正常的。

“冲进来的人多,这不也说明我们选的这个赛道是好赛道吗?”程鹏笑言。“卷应该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用无形的手重新做社会资源配置。竞争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坚决不能躺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