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重用“安卓”,国外车载操作系统正在发生新的嬗变?
车载操作系统,犹如堪称汽车智能化的“大脑”,能够调动汽车的功能,来为用户的出行赋能。时至今日,对于车载操作系统的选用,都在多个方面体现着车企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
日前,据报道,韩国现代汽车集团透露,从2026年起,现代、起亚和捷尼赛思的新车型将采用基于安卓车载操作系统(Android Automotive)的车机系统。现代汽车集团正在加强与谷歌的合作,此次合作将使旗下车型在信息娱乐方面得到重大升级。
汽车进化的重要标志
在技术与产品快速演进的当下,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汽车操作系统则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负责管理汽车的硬件资源、协调软件运行,实现车辆各个系统之间的高效协作。
“从底层逻辑来看,汽车操作系统可大致分为车控操作系统和车载操作系统。”西安工业大学微电子技术实验室工程师魏冬表示,车控操作系统主要面向车辆的核心控制领域,包括发动机控制、底盘调校、制动系统等关键部分,如同汽车的“中枢神经”,对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而车载操作系统更多地聚焦于信息娱乐和智能座舱,负责管理导航、多媒体、通信等功能,为用户打造舒适便捷的驾乘体验,就像为乘客精心准备的 “娱乐管家”。
当前,随着汽车智能化进化的浪潮汹涌澎湃,汽车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自动驾驶领域,高精度的传感器收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计算系统、操作系统一起发挥作用,迅速且精准地处理分析,从而及时做出决策,引导车辆安全行驶。以特斯拉为例,其Auto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背后,是强大的操作系统在支撑,实现了车辆对路况的实时感知与应对。在智能座舱方面,操作系统整合了多种交互方式,如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让驾驶者能更便捷地操作车辆功能,畅享智能化出行。
“车载操作系统已成为汽车智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北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曾文翔表示,正因为其在智能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其发展趋势也备受行业关注。
自研成为新趋势
在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外汽车巨头纷纷开启了自研车载操作系统的序幕,一场关乎未来汽车话语权的较量的争夺战悄然打响。大众、丰田、现代等车企,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庞大的资金支持,全力投入自研操作系统的研发,试图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
大众汽车早在2019年就宣布将在数年内为旗下所有新车搭载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VW.OS。为此,大众专门成立了Car.Software部门,后又整合为CARIAD软件子公司,汇聚全球顶尖软件人才,致力于打造统一、可扩展的软件平台。此外大众的决心还体现在其全球布局上,CARIAD中国子公司的成立,旨在借助中国市场在数字化应用和创新上的领先优势,加速VW.OS的研发与本地化应用。
丰田汽车同样在自主研发汽车操作系统。丰田计划,该操作系统不仅能处理娱乐、导航等常规功能,还将深度融入自动驾驶领域,实现对汽车基本部件和安全系统的全面控制。丰田还希望,未来该操作系统还将向旗下子公司及其他车企开放,通过构建庞大的生态系统,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现代汽车集团同样积极投身于这场变革,计划为此投入18万亿韩元建立新的全球软件中心,开发联网汽车操作系统,并将与英伟达合作,搭载英伟达高性能信息处理芯片NVIDIA DRIVE上,为现代汽车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之所以如此,在魏冬看来,原因主要包括,一方面,随着“软件定义汽车”和“AI定义汽车”的到来,操作系统在汽车特别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中的价值日益彰显。通过自研操作系统,车企能够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融合,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掌握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有助于车企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增强供应链的自主性和稳定性,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更具韧性。
生态与安全不可或缺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浪潮下,汽车不再是孤立的出行工具,而是逐渐融入庞大智能生态系统的智能终端。对于汽车操作系统而且,其与手机、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正成为国内外汽车操作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手机与汽车互联的车机系统,为广大用户所熟悉,无论是苹果的CarPlay还是谷歌的Android Auto,都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与现代汽车的目标时间点相近的是,宝马在与华为鸿蒙生态的合作中,计划在2026年上市的新款车型中全面搭载基于鸿蒙操作系统定制开发的车载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多设备协同、智能语音交互、精准智能导航等一系列前沿功能 。届时,用户能够借助鸿蒙生态系统,实现手机、平板、智能家居等各类终端设备与车载系统的无缝对接,真正构建起“人-车-家”一体化的智能生活体验。
随着智能化、操作系统功能的延伸和扩展,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是与之俱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智能网联汽车通过网络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这一特性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攻击威胁。黑客可以利用系统漏洞、网络协议缺陷等手段,入侵汽车的网络系统,实现对车辆的远程控制,带来安全威胁。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同一个数据收集器,源源不断地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车辆数据和道路数据。这些数据在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果一旦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黑客窃取,用户的隐私将面临极大风险;而且,数据篡改也可能导致汽车功能失效或产生误导性信息,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只有从完善法规与标准、强化技术保护措施、提升保护意识等方面来共同应对,才能使车载操作系统实现安全运行,驱动汽车的智能化演进步步升级。”曾文翔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