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文:产业链上下游联动 掌控创新与安全的“权衡术”

发布日期:2025-04-29·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王璞 编辑:王琨
记者:王璞 编辑:王琨

有人说,2025上海车展,映射着整个汽车行业浮躁退去的理性回归;有人说2025上海车展,是一场供应链企业从幕后“集体”走向台前的盛宴。

“智电”变革势不可挡,如何在创新速度与科技安全之间做好平衡与兼顾?从整车到供应链,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用实际行动探寻答案。

欣旺达动力多元技术创新构筑生态协同闭环

2025上海车展期间,本土电动智能汽车核心供应商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动力”)携覆盖纯电、混动、商用车、低空飞行等九大场景的创新解决方案亮相,展现其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协同的全链条实力。

其中,混动解决方案,欣旺达动力的HEV混动电池技术凭借 60C闪充70C闪放的超高功率性能与-30℃极寒耐受能力,HEV电池装机量已经突破150万台,稳居全球锂电企业第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目前欣旺达动力的HEV混动电池已经实现了包括增程式混动电池支持 2-6C超充,适配500+公里纯电续航、纯电领 “闪充电池3.0”实现充电速度与安全寿命双突破的多元化、多场景延伸,形成混动与纯电技术协同互哺的生态格局。 

此外,在增混动力电池细分市场,欣旺达动力旗下的核心产品增混欣星耀/欣星驰系列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在保障2C-6C充电能力与最高500+km纯电续航的前提下,欣旺达动力增混电池低温性能突出(-35℃可冷启动,-20℃续航保持率超90%);同时,产品通过了电芯高温针刺、12米高空坠落等6项极限安全测试,支持10年/30万+公里质保。据了解,2024年欣旺达动力在国内高端增混动力电池市场排名前四。

“欣旺达动力‘左手纯电,右手混动’的布局路线,实现了技术的协同发展,不仅缩短了研发周期,还推动增混车型品类进入‘超快充+长续航’双高标准的竞争阶段,为消费者持续创造优质的价值体验。”谈及多元化技术创新,本届上海车展期间,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华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华文

除了乘用车,欣旺达动力的电池解决方案也涉及商用车领域。其推出大容量超充电池解决方案,搭载1.4MW超大功率充电的商用车电池,15分钟极速补能提升补能效率400%;系统循环寿命突破5200次,匹配8年200万公里运营周期。

“我们商用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瞄准商用车电动化的转型痛点,为提升车辆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模块化CTP平台支持适配市面上超过85%商用重卡车型,三维定向泄压技术实现电芯级热失控防护,配合覆盖座32城市的智慧运维网络与电池护照碳足迹追踪,构建‘超充+换电+梯次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闭环。 ”王华文说。

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离不开企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强大的研发团队。据了解,近五年来,欣旺达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29亿元,研发团队规模近万人,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50余项。不仅成为助力欣旺达业务发展蒸蒸日上的驱动力,也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注入了有效的“中国方案”。

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出海

如今,越来越多配装欣旺达动力电池的整车,驰骋在全球市场。欣旺达动力也在服务全球的愿景下展开了布局。目前,欣旺达动力已在国内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江西、四川、湖北等省份,以及匈牙利、摩洛哥、泰国等国家布局多个生产制造基地,并在美国、法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日本设立海外营销机构。

为了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出海,欣旺达动力在电池护照以及电池回收、ESG等方面的也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自身及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从容应对全球化竞争夯实了基础。

2023年8月,《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按照法规要求,所有在欧盟市场上投入使用的电池将受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作为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面对日益高筑的“绿色壁垒”,如何有效应对,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话题。

“欣旺达2023年正式加入全球电池联盟,并协同旗下各业务板块积极推进电池护照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强化数据互联互通、优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公司持续提升行业合规水平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电池护照试点项目的核心参与方,欣旺达动力希望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电池产业链向绿色化、透明化、负责任化方向发展,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王华文说。

据了解,欣旺达动力也积极参与到中国电池ID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中,成为首批拥有中国电池ID的动力电池企业。“加入中国电池ID计划,通过我们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数据和逐步完善的追溯平台,不仅为国内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趋完善的解决方案,也为中国在全球电池产业数字化管理领域迈出坚实一步贡献了我们的力量。”王华文说。

产业链协同联动 权衡创新与安全

创新速度与科技安全的兼顾与权衡,成为当下汽车产业转型与变革绕不开的话题。

对此,王华文认为,实现创新与安全的兼顾与平衡,是上下游产业链合力的结果。“从产品到系统再到生态,产业链上下游参与方共同努力找准创新与安全的边界,在这样的共识下,各方联动协同营造系统性创新与安全的良性闭环。在这其中,我们要尊重科学、用真实的数据说话,对产业保有敬畏之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是一场马拉松、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坚定的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王华文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