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盘解锁汽车出行新可能,其中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奥秘?

发布日期:2025-05-13· 中国汽车报网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记者:赵建国 编辑:李沛洋

近日,多个品牌的新车都搭载了智能底盘,成为继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之后,被车企重点布局的又一个竞争焦点。智能化的线控底盘,是“AI定义汽车”的重要路径,将为智能电动汽车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眼下,随着智能底盘的日益升温,从早期的智能座舱、智能智驾再到现在的全线控智能底盘,整车智能的竞争全面开启,智能底盘将是2025年智能汽车赛道的技术热点之一。

智能化进阶催生需求

近来,智能底盘再掀技术革命:从线控化到全域协同,特别是伴随着汽车智能化进阶,催生了智能线控底盘的市场刚需。

随着智能驾驶持续进阶,已经有多家车企发布了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逐步落地的时间表,对此,传统机械底盘的响应滞后与控制精度不足成为这一进程的最大瓶颈之一。而智能线控底盘通过电信号替代机械连接,可实现“人机解耦”,为自动驾驶提供关键执行层支持。业界认为,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必须依赖线控转向,其解耦设计可取消方向盘物理连接,为座舱空间重构和无人驾驶奠定基础。正因如此,多家供应链跨国巨头正加速布局智能底盘,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系统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也在倒逼底盘智能化转型,其电驱特性要求底盘须具备更高能量管理效率。线控制动系统可将制动能量回收率提升17%,显著增加续驶里程;全主动悬架通过实时调节阻尼和高度,降低风阻并优化电池布局。目前,已有车企通过电机矢量控制、液压悬架等技术,实现“原地掉头”、“路面预瞄”等功能,推动底盘从“被动承载”转向“主动控制”,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卖点。

底盘进化持续提速

底盘是传统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之一,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部分组成,在整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电池、电机和电控成为新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在纯电动车型上完全消失,但底盘依旧存在。而随着智能化、辅助驾驶开始普及,整车对于底盘的要求越来越高,底盘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

从现实需求看,底盘智能化的一大方向是线控化。线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将驾驶员的操纵指令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缆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分析信号后发送指令给执行机构,最终由功能装置实现目标指令。这种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机械连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可控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势。

实际应用中,线控底盘主要由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驱动(油门)、线控悬架、线控换挡等技术组成。其中线控油门和线控换挡因技术发展较早,已经在汽车上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线控悬架因成本较高,目前渗透率不高;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因起步较晚且技术门槛高,目前渗透率也处于爬坡阶段。

而在线控的基础上,域控是智能底盘行业的又一个新趋势。得益于车载ECU(电子控制器)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行业正朝着中央域控制系统来控制更多底盘功能的方向演进。

技术重构提升体验

智能线控底盘技术的逐步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改变。

从技术角度看,智能底盘使电信号传导效率跃升,响应时间从传统机械系统的数百毫秒缩短至10毫秒级,制动距离在100km/h时速下最多可缩短9米。线控转向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方向盘转角,由ECU结合车速、车身姿态计算转向指令,实现“随速可变转向比”,高速行驶稳定性提升30%以上。

在智能底盘应用中,针对自动驾驶的高可靠性需求,线控系统采用多传感器、双电机冗余方案,达到ISO 26262功能安全Level D等级。像有的线控转向系统配备双路通信总线和备用电源,在主系统失效时可自动切换至应急模式,保障极端工况下的操控安全。

从应用前景看,智能底盘将从高端乘用车市场开始落地,并逐步覆盖更多车型,目前,国产高端车型也已经逐步开始应用,在30-50万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华为途灵底盘等通过“空气悬架+CDC(自动调节及不间断减震控制系统)+后轮转向”组合,提升操控舒适性,预计2025年该价位车型智能底盘渗透率将超50%。

据报道,已经有本土供应商突破了线控制动阀、空气悬架等核心零部件,智能底盘成本持续下降。例如,单套空气悬架成本从2019年的3万元降至目前的1万元左右,推动15-25万元新能源主流车型逐步标配半主动悬架、线控制动等功能。

有预测显示,智能底盘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4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5%。技术趋势上,智能线控底盘将从单一系统独立应用转向“底盘+智驾”深度融合,例如通过激光雷达预瞄路面坑洼,悬架提前调整阻尼;结合高精地图实现全路段自适应调节,最终实现“人-车-路-云”协同的全域智能底盘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智能底盘的技术发展和走向应用,相关领域的投融资规模也在扩大。“国内智能底盘市场的投资热潮将持续延续。”诺延资本合伙人周晓春认为,这一进程将带来行业一系列新变化,一方面,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CDC和磁流变悬架等新产品将实现量产上车,将汽车带入智能化线控时代;另一方面,行业智能化竞争也将变得更为激烈。

还有多位专家认为,伴随着智能底盘的应用,不仅将更大程度提升车辆的体验感,还将推动汽车实现从“机械时代”向“电驱智能时代”的跨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