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公布最终版《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如何影响汽车业?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兴未艾之际,新的规则必然带来新的挑战。
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布《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最终版本,相关内容迅速在欧盟乃至全球汽车业界引发广泛关注。
《准则》是《法案》的延伸
《准则》的初衷旨在帮助汽车等行业企业遵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相关规定。作为《人工智能法案》的配套文件,《准则》聚焦透明度、版权、安全与保障三大核心,为ChatGPT、Gemini等主流通用AI模型提供自律指引。准则将于2025年8月2日正式生效,其中要求企业须于2025年8月2日前构建的AI模型需在2年内完成合规调整,新规实施后构建的模型则需在1年内达标,企业可自愿签署以降低行政负担并增强法律确定性。
有别于美国的行业自律,欧盟采用严格的风险分级监管模式,将包括汽车业在内的AI应用分为不可接受风险、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禁止生物识别分类系统等“不可接受风险”的应用,对高风险领域实施事前评估与持续监控。此举强化了AI系统在汽车技术架构、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训练数据来源、版权合规等方面的披露义务,违规企业面临最高年营业额7%的罚款。
汽车产业面临新的挑战
由此,汽车业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在自动驾驶系统上,按照欧盟要求,企业必须从“黑箱决策”到透明化合规。其中,对于风险评估升级,L2+级以上自动驾驶系统依赖的通用AI模型,需披露传感器融合算法、训练数据来源(如道路场景数据库)及决策逻辑,接受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例如,驾驶员疲劳监测、行人识别等涉及生物特征数据的功能,可能被归类为高风险应用,需额外提交数据处理合规报告。从合规成本看,车企需为算法可解释性研发投入专项预算,同时建立实时监控系统以应对《准则》对“系统鲁棒性”(始终一致性)的要求,预计单车智能化研发成本将增加15%-20%。
在智能座舱交互方面,版权红线与用户数据治理面临新课题。其中,车载AI内容合规上,如语音助手、娱乐系统生成的文本、音乐、导航路径等内容,需确保训练数据未侵犯欧盟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未经授权的音乐片段、文学作品引用等。车企需与内容版权方重新谈判签订授权协议,或转向合规数据源,由此可能推高车载软件采购成本。在生物数据监管上,面部识别启动车辆、个性化座椅调节等功能采集的生物特征数据,须明确告知用户并获得单独授权,且数据存储需符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跨境传输需通过欧盟认证的安全通道。
在数据合规与供应链方面,存在全链路追溯压力。训练数据需要有“血统证明”,用于优化自动驾驶算法的路测数据、用户驾驶习惯数据,需建立可追溯的元数据记录,包括数据采集地点、脱敏处理方式、第三方授权许可等,以证明未涉及隐私侵权或非法数据爬取。对此,也存在供应链协同挑战,如依赖第三方AI解决方案的车企(使用外部语音识别模块者),需确保供应商同步合规,避免因上游环节数据瑕疵导致整车认证失败,推动行业加速整合具备全栈合规能力的AI供应商。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将要求从“数据驱动”到“合规驱动”。由此,OTA升级或将受限,远程软件更新涉及AI模型参数调整的,需提前向监管机构报备并公开变更内容,影响车企高频迭代策略,倒逼建立“合规沙盒”预测试机制。在全球化布局调整上,出口欧盟的智能汽车需同步满足准则要求,中国车企需在车载AI系统中嵌入多区域合规模块,如针对欧盟市场单独配置数据本地化存储方案。
如何应对成为新课题
对于车企应对策略,行业专家认为,可以分步骤采取相应对策。
在短期合规上,需建立三维度应对体系。在组织架构上,车企要设立AI合规委员会,统筹技术研发、法务、数据安全部门,招聘具备欧盟AI法案、GDPR双认证的专业人才参与。在技术方案上,要引入“可解释AI”(XAI)技术,开发可视化决策流程图工具;部署区块链存证系统,实现训练数据全链路溯源。在流程再造上,要在新车研发流程中嵌入“AI合规关口”,未通过风险评估的功能模块不得进入量产阶段,如智能座舱交互系统需通过版权合规扫描。
从长期看,车企需重构智能化发展路径。在数据生态优化上,转向合规数据源合作,如与欧盟认证的开放数据集平台、正版内容分发商建立战略联盟,降低侵权风险。在技术架构迭代上,要研发轻量化、可审计的AI模型,如利用技术实现“数据不动模型动”,在用户端本地化处理生物特征数据。在全球化合规布局上,要以欧盟《准则》为基准,构建覆盖多市场的AI治理框架,例如同步适配美国NIST AI风险管理框架的相关规定等。
面向未来,车企如何在合规压力下实现智能化突围。有行业人士指出,要有效平衡技术创新与监管规则,欧盟《准则》虽短期内会增加车企合规成本,但也会倒逼车企的智能化从“野蛮生长”转向“负责任创新”,推动AI技术在安全冗余设计、伦理算法研发等领域的突破。
目前,《准则》作为首个落地的通用AI行为规范,欧盟模式可能成为相关国家对汽车智能化监管的重要参考,并加速全球汽车产业AI治理规则的形成。“在向欧盟出口汽车持续增长、以及在欧盟建厂的背景下,中国车企需提前布局相关区域合规能力。”有关专家认为,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智能汽车出口中避免限入市场准入壁垒的困境。
有舆论认为,欧盟《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汽车智能化进入“强监管时代”。车企唯有将合规要求融入技术研发与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在全球竞争中构建差异化优势,成为用户信任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