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占全球六成!是如何赋能自动驾驶的?
日常用车中,集市般嘈杂的环境、多人大声交谈等情况都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车主要在车外使用语音开启车门,以及打开车上的导航、空调等功能,往往难以识别,这是以往不少车主的困惑。而国内某车企申请的一项专利,可以借助人工智能(AI)对车外混杂的声音进行分辨和甄别,迅速准确“听”出车主的声音,并执行相关语音指令,让人备感神奇……如今,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大量的AI专利,为用户使用车载功能、提升体验感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持。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8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所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工智能专利以数量优势为赋能汽车业发展构筑了良好基础的现实。
新兴产业创新为基
目前,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汽车上的核心功能,几乎都是通过AI来实现的,即使是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构成的感知系统,其感知数据的分析处理同样要依赖AI算法以及系统,而其中有大量的专利提供支持,才能实现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以及智能座舱的诸多功能。同时,从端到端模型到VLM、VLA等技术在车端发挥作用,也同样是许许多多AI专利发挥作用的结果。在智能化决胜汽车产业变革“下半场”之际,AI专利已成为汽车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
而且,汽车智能化已经形成了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而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占据全球总量的60%,不仅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积累的技术与创新实力,也为智能汽车的发展筑牢了根基。
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座舱等智能汽车的关键领域,正是AI专利构建了行业发展的技术护城河。例如,国内某智驾供应商申请的“AI模型训练与车辆控制”专利,将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融合在一起,犹如为智能汽车赋予了一颗超级“智慧大脑”。通过融合,智能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在面对复杂路况时的决策准确率大幅提升,从以往的模糊判断转变为精准决策,极大地增强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智能汽车核心控制系统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让智能辅助驾驶的过程安全性有了进一步提升。
快速构建智能生态
在行业人士看来,海量的AI专利储备就像肥沃的土壤,为培育智能汽车的完整产业链夯实了根基。
至今,从AI芯片到传感器,再到操作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构成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AI专利的支持,并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在AI芯片领域,算力的比拼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竞争焦点。英伟达声称,要研发新一代智驾芯片Thor(雷神),其算力高达2000TOPS,并且还是“1颗顶6颗”的中央芯片,可以同时为自动泊车、智能驾驶、车机、仪表盘、驾驶员监测等多个系统提供算力,能集中计算资源,降低汽车的布线规模,也能够降低成本。特斯拉将量产的AI5算力芯片,算力高达2000TOPS至2500TOPS左右,采用台积电3nm工艺,性能较前代提升5倍,年底就能上车,而晋级的AI6芯片也在积极筹备中,已经约定交给三星电子采用2nm制程代工……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技术创新和专利的价值正在水涨船高。
眼下,一个基本公认的事实是,在技术赋能的背景下,AI专利正在重构智能汽车的核心能力体系。
其中,在智能汽车的感知层,AI专利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着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协同的方向快速演进。依托计算机视觉专利集群,智能汽车的“眼睛”变得更加锐利,可实现200米外静态障碍物识别,误差控制越来越小;150米动态目标轨迹预测的准确率更是高达92%,能够提前预知潜在风险,为智能驾驶决策提供充足的时间,无疑提升了智驾的安全水平。而决策控制算法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一件“基于AI的电控制动系统”专利,可结合驾驶员行为数据与实时路况,动态计算最小安全车距,可使追尾预警准确率提升40%,制动距离缩短15%,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有效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为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场景应用展现趋势
越来越多的AI专利,从多维度、多层面在为智能汽车构筑更为安全顺畅的护航利器。
国内企业在语音交互和生物识别领域的专利优势,为智能座舱体验的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并且正在推动座舱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舒适、便捷的“第三空间”进化。
而在AI专利支持下的场景创新,则正在延伸智能汽车变身智能空间的“触角”。在车路协同领域,中国的专利成果正加速落地,推动智能汽车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在C-V2X(蜂窝车联网)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65%,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一系列“车路协同”相关专利,使路口通行效率提升40%,红灯等待时间减少35%,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顺畅,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了出行效率 。
有行业人士认为,在AI专利取得数量优势的基础上,还应该更加重视打破应用的瓶颈,健全相关的法规、政策、标准、机制等。如在智能汽车的数据安全与法规适配方面,跨境数据流动、车路协同数据共享等领域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也给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应加快制修订、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为AI专利应用及助推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强化标准必要专利布局,也是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现阶段,中国正在迅速抢入智能汽车产业变革的领先行列。在出行日益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时代,AI专利正在转化为道路上安全高效通行的智能汽车、座舱里贴心的智能助手、云端高效运转的算力网络。有关专家认为,这既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底气”,也是开启未来智能出行变革的“金钥匙”。加速创新,保持及递增AI专利量质齐升的优势,也将为智能出行新纪元加速到来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