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吉曜通行衢州基地:解码金砖电芯超级混动系列
8月27日,在吉曜通行媒体开放日中,《中国汽车报》记者走进吉曜通行衢州电池生产基地,近距离探寻这座智能制造四级成熟度工厂。
步入工厂车间,一幅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画卷随即展开。医疗手术级无尘生产环境为电池生产提供了极致洁净的保障;在生产区域内,机械臂精准抓取物料、传送带平稳输送组件,每一步操作都像精密钟表的齿轮般环环相扣;从原材料加工到电芯组装,再到成品检测,整个流程无缝衔接,高效运转;车间内见不到过多人工干预,100%自动化生产体系中,机械臂的光影在车间内不断穿梭,彰显着现代工业的科技魅力。
整座工厂用全自动化产线与硬核技术,揭开了金砖电芯超级混动系列超安全、超快充、超倍率、超长寿命“四超品质”的神秘面纱,也为新能源混动电池行业的安全与性能困局,提供了一份全链条解决方案。
瞄准混动痛点 打造“四超品质”标杆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进程中,长期存在一种认知误区,混动车型只是纯电车型普及前的过渡选择。然而,随着混动市场的持续扩容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升级,大家也逐步意识到,混动车型并非简单的过渡品,而是需要一套专属、高效且可靠的电池技术方案来支撑其工况需求。例如,混动车型对电池的安全性、充放电效率、功率输出及使用寿命都提出了叠加传统燃油车和纯电车型的复合型要求。
正是瞄准这些行业痛点,金砖电芯超级混动系列应运而生,以技术创新重构混动电芯标准。不同于传统混动电池的适配性改造,金砖电芯从研发之初就深度贴合混动车型的全场景使用需求,通过底层技术架构的优化,打造出独有的 “四超品质”,全方位解决行业痛点。
安全性上,吉曜通行对金砖电芯的安全保障,核心是通过研发、制造、测试全链条的严格管控,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验证三个维度层层筑牢“军工级”安全防线。
在展厅里,吉曜通行现场展示了金砖电池8针穿刺实验,只见电池被8根钢针刺穿后,没有起火、爆炸,甚至连烟雾都没有产生。记者用手触摸电池表面也并未发现温度有较大变化。连接的电压测试显示,针刺前后的金砖电芯电压保持稳定,未出现明显波动。
除了8针同刺模拟多部位穿刺风险之外,金砖电芯还通过一系列极限场景的可靠性验证来实现远超新国标的要求:36吨坦克碾压复刻极端挤压场景、5.56mm真弹贯穿还原冲击事故,这些在远超日常使用的极端条件下,电芯均实现“不起火、不爆炸”。
超快充技术则是金砖电芯超级混动系列的另一大亮点。以紧急用电需要快充场景为例,金砖电芯超级混动系列不仅可以实现电量从10%~80%的快充,还能以智能超频末端快充技术,实现10%~100%的满电快充。末端充电倍率方面,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75%,大幅缩短了补能时间。
从安全标杆到生态共建
2025年4月,吉利整合旗下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将原有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该电池技术已计划搭载于极氪、领克、银河等品牌车型。神盾金砖电池聚焦超行业标准的短刀技术路线,现有产品包含超级快充系列、高能量密度系列、超级混动系列等。
吉曜通行将与吉利汽车集团、极氪科技集团等并列为一级组织,吉利构建起从电芯研发、制造到供应链等垂直整合能力。
从行业视角看,吉曜通行的成立是吉利在自研电池上的必然选择。首先就是成本把控,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总成本中占比很高,其价格的波动会对整车利润率造成显著影响。过去,车企普遍依赖供应商,在价格谈判中话语权较弱。随着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只有将电池自研自产掌握在手中,才能有效抵御外部供应商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大规模的产能布局以及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吉利还能进一步降低单位电池的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应下的成本摊薄,相较于那些依旧严重依赖外部供应的竞争对手,在成本结构上建立起长期优势。在技术自主可控与产品差异化竞争方面,掌握电池技术也是关键所在。
吉曜通行的布局远不止造好电池,吉曜通行计划到2027年将形成70GWh电池产能规模,拥有桐庐、衢州、建湖、赣州、上饶、鹰潭、宁国、枣庄8大生产基地。这种贴近资源、贴近市场、贴近整车制造的布局逻辑,不仅能实现电池生产与整车组装的高效协同,减少供应链环节的时间与成本损耗,更能带动当地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闭环。在商业模式上,吉曜通行将努力探索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建立电池银行。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则让吉曜通行的生态布局更具想象空间。